最新股票配资申请_配资炒股官网_在线配资炒股开户

炒股配资软件 广州去年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685万人次,同比增长14%

发布日期:2024-10-08 21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炒股配资软件 广州去年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685万人次,同比增长14%

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内,多个微短剧剧组在同时拍摄。(摄影:方圆记者 张哲)

美国《通胀削减法》新能源补贴措施违背市场经济基本规律,本质是为打压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,严重损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环境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扰乱国际贸易秩序,拖累全球经济复苏。

白云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全国排名第一

广州南站旅客年发送量居全国第一

广州与湾区城市间日均出行量居湾区城市首位

全市平均通勤时间38.6分钟

大都市通勤圈初具规模

……

近日,《202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》正式发布,披露一组重磅交通数据。广州自1997年起连续27年编制交通发展年度报告,支撑了一系列城市、交通重点规划决策。

对外交通运输全面复苏

白云机场客货运输快速恢复。

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为6317万人次,单一机场全国排名第1,恢复至2019年的86.1%。其中,国内旅客年吞吐量为5500万人次,相比2019年增长0.6%;

受国际环境影响,国际及地区旅客年吞吐量817万人次,为2019年的43.7%。货邮年吞吐量为203万吨,连续四年全国排名第2,相比2019年增长5.8%。

广州港货物运输保持“双增长”。

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为2541万TEU,近五年均位居全国第五(近两年全球第六),同比增长2.2%。货物年吞吐量为6.75亿吨,近五年均居全球第五,同比增长2.9%。

铁路客运迅速增长,高铁直连粤东。

白云站、广汕高铁等重大铁路设施建成运营,广州铁路旅客年发送量为1.28亿人次,同比增长93%,恢复至2019年的89%,“十一”黄金周等节假日期间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;

广州南站旅客年发送量9100万人次,居全国第一。时速350公里的广汕高铁建成通车,为城市“东进”注入新发展动能,实现与粤东地区高速直连,广州中心区至汕头中心区缩短至2小时;

白云站开通运营,建设成为全国站城融合新标杆,实现京广高铁进入中心城区,助力广州“老城提质”加速跑。

区域交通中心地位显著

与省内城市出行联系紧密。

广州与周边城市的衔接通道已建87条,与全省20个地级市城际日均出行量344万人次,相比2019年增长4%,占全省跨城出行总量的37%,是深圳的1.5倍。

湾区核心引擎城际出行交往密切。

广州与湾区城市间日均出行307万人次,相比2019年增长6%,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的44%,居湾区城市首位。

其中,广佛两市间日均出行量185万人次,相比2019年增长5%,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27%,为深莞间的1.4倍,其中通勤出行占比四成,居全国第一;广莞、广深间日均出行量分别为49万人次和21万人次,相比2019年分别增长6%和7%,广州与湾区东岸城市联动进一步加强。

广州跨城通勤人口达到59万,同比增长8.4%,大都市通勤圈初具规模,其中广佛间跨城通勤人口达到36万人,广莞间为9万人。

南沙、东部中心城市能级不断提升。

年度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南沙、增城、黄埔,三区的年度人口增速为4.3%,高于全市0.5%的增速,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“半壁江山”。南沙与大湾区城市(含广州)日均出行量89.2万人次,同比增长15%,东部中心与大湾区城市(含广州)日均出行量191.5万人次,同比增长12%,南沙、东部中心的对外辐射能力持续增强。

交通支撑多中心空间格局

轨道支撑次中心发展。

地铁7号线二期和5号线东延段开通运营,轨道交通持续助力城市“东进”,并加强黄埔科学城、鱼珠地区与番禺大学城、长隆万博等次中心网络连通。同时,轨道交通支撑城市沿廊道集约型发展,轨道站点800米人口岗位覆盖率为37%,中心城区达到55.4%,人口岗位密度是非轨道覆盖建设用地地区的2.5倍,引导城市集约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。

第二圈层承接核心区功能疏解初见成效。

第二圈层中心城区外围区(不含核心区)的人口和就业岗位规模为779万,同比增长2.4%,相比2019年增长1.0%,而第一圈层核心区的人口和就业岗位规模相比2019年减少2.3%。进出第二圈层的通勤人口反超第一圈层,其通勤人口达到112万,相比2019年的99万增长13%,而进出第一圈层的通勤人口为108万,相比2019年的105万仅增长2.8%。

交通空间组织效率维持较高水平。

全市通勤平均出行距离8.8公里、平均通勤时间38.6分钟,相比2019年分别增加0.2公里和减少1.9分钟,反映居民生活品质的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占比79%,维持在较高水平;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人口占比13%,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北部、黄埔科学城、增城新塘等区域,需警惕极端通勤发展。

城市交通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趋势

绿色出行居全国前列。

中心城区绿色出行(含步行、自行车、电动自行车、常规公交、轨道交通)比例75%,居全国超大城市前列,其中骑行(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合计占比21%)持续增长。地铁通车里程653公里,日均客运量857万人次,恢复至2019年的95%,日客流强度1.38万人次/公里。

电动自行车骑行量保持高位增长。

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685万人次,同比增长14%,相比2019年增长72%。其中,中心城区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339万人次,相比2019年增长149%。平均出行距离4.4公里、平均出行时间21.4分钟,“门到门”平均旅行速度12.3公里/小时(常规公交为11.3公里/小时),五公里以内出行优势明显,保持为继步行、小客车之外的第三大交通方式。

新能源车使用发展迅速。

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4.3万辆,同比增加28万辆,年度新能源车上牌量占比63%。新能源车渗透率(占机动车保有量比例)达到21.9%,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。核心区道路通行新能源车占比39%,主要是由于高强度使用的出租车和网约车大多已新能源化。

核心区道路运作接近饱和。

核心区晚高峰干道平均车速22.8公里/小时,基本降至2019年的22.5公里/小时水平。高峰小时承载的车辆周转量为288万车/公里,路网饱和度为0.86,基本接近极限容量,若饱和度达到0.9,拥堵水平将急剧增长且道路运作极不稳定。

发展趋势与建议

01

加快推进战略性通道开工,优化铁路枢纽群分工,提升城市能级

广州铁路客流目的地近七成集中在广东、湖南两省,超过八成的高铁出行集中在广州南站,近四成高铁出行需“跨越大半个城市”,需进一步提升铁路枢纽的对外辐射能力和旅客乘车便捷水平。

建议:

一方面,在中国与东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,广州与贵州、云南等铁路联系初具规模,要加强广州与大西南地区的战略性通道建设,建议加快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、广清永高铁、广州至珠海(澳门)高铁开工建设,促进大湾区高标准接入沪昆高铁、泛亚铁路,更好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另一方面,适应就近乘车诉求,促进13座规划铁路客运站进一步合理分工,实现多点布局、多站到发,支撑“三核四极”空间结构。

02

加快湾区一体化关键工程建设,强化东岸联结,高标准完善区域交通网

广州与湾区城市的跨城需求强烈、通勤频次高,其中广州与佛莞间跨城出行量占广州对外出行量的68%、跨城通勤人口占比达77%。然而,广州1小时通勤圈半径仅30-40公里(西至佛山禅城、东至穗莞交界处),覆盖的跨城通勤人口不到七成,如广州东部新塘与东莞北部麻涌中堂、广州老城区与佛山南海北部等跨城通勤已具有一定的往来规模,但缺乏便捷的连通。

建议:

加快佛穗莞城际、莲花山过江通道和增莞番高速、惠肇高速、沉香大桥等关键工程建设,进一步强化与东岸的联结。

03

明确交通发展政策导向,坚持公交优先,促进各类方式协同发展

近年来电动自行车、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,对公共交通影响较大,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从2019年的61%下降至2023年的45%。广州作为超大城市,应坚定不移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战略,明确以轨道交通为主体、多种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,确保各类交通方式各司其职、各得其所,满足市民个性化和多样化出行选择需要。

建议:

给予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、投资安排优先、财税扶持优先政策,进一步研究路权划分,将有限道路空间资源优先向步行、地面公交、骑行等方式倾斜,提高绿色出行空间保障。

04

紧扣人的美好出行需要,不断提升交通空间品质,提供更愉悦出行体验

城市是“人”的城市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人们对城市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,交通不仅要“走得通”,更要“走得好”。道路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民活动的主要载体,尤其要重视品质保障。

建议:

一是针对电动自行车事故多发,以及外围“次差公路”、危旧桥梁等问题,从硬件设施和交通管理两方面入手制定对策方案,提高道路安全治理能力。二是推进实施一批道路品质提升项目,如大学城体育中心周边道路以及环市路、白云大道等,形成示范标杆向全市推广,营造更舒适的市民交往场所。

05

加强新技术应用场景研究,为解决交通难题提供新办法

新一代智能化、智慧化、数字化交通技术日新月异,低空飞行、自动驾驶、地下物流等新技术有可能成为未来交通主流,并可能成为重构交通系统的重要动力源泉。

建议:

一是加快推动交通数字化转型,推广和应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技术,提升交通规划决策能力。二是用好新技术,积极发展自动驾驶,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和系统通行能力。三是构建“地铁+智慧”地下物流系统,推进地下交通与快递业资源共享,盘活城市地下空间资源。四是以应用场景为导向,加强低空起降点选址、用地和空域保障,为广州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探索一条“飞翔之路”。

南方+记者 刘珊

通讯员 穗规资宣炒股配资软件







Powered by 最新股票配资申请_配资炒股官网_在线配资炒股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